|
|
|
| |
|
《细讲弟子规》第04集课程复讲 |
|
孙玉波学长 |
|
|
上次课讲到做学问先要立志。学习的目标方向明确了,就会有无穷的动力,驱使我们不断的进步成长。第二个是学贵力行。学习圣贤教诲最重要的是做到。要学一句做一句。不能说等我学好了再做,等我学好了再来帮助别人。等我学好来不来得及?来不及啊!我们学一句就要做一句。只是这样的态度就能感动孩子和周围的人,进而和我们一起来学习。 接下来呢学习还要有次第。《三字经》上关于学习次第有很好的介绍:为学者,必有初,小学终,至四书。学习一定要从基础学,小学是朱熹朱老夫子编辑的关于孩子洒扫应对,进退礼仪,行为规范,关于童蒙养正的书。看起来可能很多看不懂。而《弟子规》这本书具备了《小学》的精华,距离我们年代很近,读起来不生涩,朗朗上口,容易懂,学起来容易落实到生活当中,达到学习的效果和目的。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,就是做学问要先扎做人做事的根基,只有扎好了根基,学问才会和实际生活融合在一起,不会和生活脱节。孩子如果没有学会做人做事的态度,学到的知识越多就会越傲慢。 再来,学习的方法要遵循八个字:一门深入,长时熏修。一门是哪一门?学习圣贤教诲要抓住纲领。纲举则目张。圣贤的教诲总结起来就是道德两个字。那么什么是道什么是德呢?道就是超越时空的自然万物的运行法则,也就是自然规律就是道。德是我们按照自然规律去生活、工作、为人处事、待人接物。人应该遵循的道是什么呢?就是所说的伦常大道。伦有五伦,包括父子、兄弟、夫妇、君臣、朋友。那么五伦当中哪一伦最重要,影响最大呢?当然五伦都重要,但因为夫妇同室居住,如果夫妇关系处的好,处的和谐,那么父子关系自然就会处的亲切。夫妇关系处的好,兄弟关系也会处的和睦。夫妇确实会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。当孩子对父母有感恩之心,他在工作中自然会感恩领导上级的提携栽培,古语讲“忠臣皆出自孝子之门”,这样自然君臣关系也会处得好。而如果在家兄弟处的好,在外面和同事朋友也会处的很和睦,朋友关系也会处理的很好。所以夫妇一正,五伦都正。 男女在成为夫妇之前要谨慎抉择,葽慎于始。正常的过程应该是由相识到相知,再到相惜,再到相爱,最会才可以结婚。那么结婚是不是就结束了呢?有人说结婚是爱情的坟墓。这都是对人的误导。什么是爱呢?现在的年轻人学习爱都是在情歌里学,仿佛不痛苦就不叫爱。其实爱是时刻能体会到对方的需要。所以爱的感觉是温暖的,因为彼此都能体会到对方的感受和需要。爱的言语是正直的,绝对不是花言巧语。爱的心地是无私的,爱的行为是成全的。夫妇关系叫夫妇有别,这个夫妇是道,有别是德。别在那里呢?别在分工不同。正确的分工是男子在外面工作负责家里物质需求,女子主内,负责精神方面的需求,相夫教子,把孩子教好。对于一个家庭至要莫若教子。古代的帝王在登基后第一件事是立太子,情全国最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来做太子的老师。因为明智的皇帝都清楚,将来的国家是太子的,太子正则国人正。现在的夫妇都考虑经济问题,全出去挣钱去了。都没计算好孩子不教好,挣再多的钱又如何。孩子自己带是最好的,由他人带,想把孩子的教育做好几乎不可能。如果不幸教出个不肖子孙,一个败家子,你挣的钱都会被他败光。教不出好的下一代,这个家道就不会有希望了。其实我们只要抓住治家之道,一个人挣的钱是完全够用的。俭为治家根,只要抓住勤俭这一持家之道,生活就不会太艰难。也会让孩子养成勤俭的习惯,孩子养成勤俭的习惯,孩子的人生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。好,今天先讲到这里。
|
|
|
感恩学长的分享! 注:以上修学报告由弟子规公益网读书会学长自行录入,弟子规公益网不作任何润色。
如何从其他学长的分享中受益? 《礼记·学记》曰“相观而善”,善学者是“见人善,即思齐,纵去远,以渐跻,见人恶,即内省,有则改,无加警”,这样才能受益。
|
|
|
|
|
|
|
|
|
|
|